唉,在人口高齡化的浪潮席捲全球之際,香港正迅速邁向「超級老齡社會」。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預測,到2036年,本港65歲或以上長者將佔總人口近三分之一,即每三人中便有一名長者。與此同時,慢性疾病、肌肉流失、免疫力下降、骨質疏鬆、認知功能衰退等健康問題亦隨年齡增長而日益普遍。然而,值得慶幸的是,科學研究一再證實:良好的營養攝取,是延緩衰老、預防疾病、提升生活品質最有效且最經濟的非藥物干預手段。

營養飲食,不僅是「吃飽」,更是「吃對」、「吃好」、「吃得均衡」。對於長者而言,由於生理機能自然退化、消化吸收能力下降、味覺嗅覺減退、牙齒問題、慢性病用藥干擾等多重因素,單靠日常飲食往往難以滿足身體所需。此時,科學配比的營養補充品與專業設計的營養飲品,便成為彌補營養缺口、維持身體機能、支持康復與延年益壽的關鍵助力。
你知道嗎,營養不良是長者隱形殺手,全球約30%的長者營養不足。及早補充營養素如維生素D、蛋白質,能將骨折風險降低25%,並提升免疫力。
作為專注服務銀髮族群的本土電商平台,老友記巿集 SilverMarket 深知營養對銀髮族的深遠意義。我們不僅嚴選多款符合國際標準、臨床驗證有效的營養補充品與營養飲品,更希望透過這篇極其詳盡的專文,從醫學、生理、心理、社會、實務操作等多個維度,全面闡述「長者營養飲食」的核心理念、常見誤區、關鍵營養素、產品選擇策略及家庭照護建議,為香港市民提供一份權威實用貼地的健康指南。
 
一、為何長者更需要特別關注營養?
許多人誤以為「年紀大了,吃得少一點沒關係」,甚至將體重下降視為「自然現象」。然而,這種觀念極其危險。事實上,營養不良(Malnutrition)在長者群體中極為普遍,卻常被忽視。根據香港中文大學一項研究,本港社區長者中約有15–30%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風險,而住院長者比例更可高達50%以上。
營養不良對長者的危害包括:
肌肉流失(肌少症):導致行動不便、跌倒風險大增、生活自理能力下降。
免疫力減弱:容易感染,傷口癒合緩慢,住院時間延長。
骨質疏鬆加劇:增加骨折風險,嚴重影響活動能力與生活品質。
認知功能加速退化:與阿茲海默症等失智症風險密切相關。
情緒低落與抑鬱:營養失衡會影響神經傳導物質合成,加劇心理問題。
藥物療效降低或副作用增加:營養狀態直接影響藥物代謝。
因此,長者營養並非「錦上添花」,而是「雪中送炭」,是維持獨立生活、減少醫療支出、提升晚年尊嚴的根本保障。
二、長者營養需求的獨特性:與年輕人有何不同?
人體在65歲以後,新陳代謝率下降約15–20%,熱量需求相對減少,但對多種關鍵營養素的需求反而增加或維持不變。這造成「低熱量、高營養密度」的特殊飲食需求。以下是長者營養的五大核心特點:
1. 蛋白質需求更高
一般成人每日建議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0.8克,但長者應提高至1.0–1.2克/公斤,若患有慢性病、術後康復或肌少症,更需達1.2–1.5克/公斤。蛋白質是維持肌肉量、修復組織、支持免疫系統的基礎。然而,許多長者因牙口不好、烹飪不便或食慾不振,攝取嚴重不足。
2. 維生素D與鈣質至關重要
皮膚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隨年齡下降,加上戶外活動減少,導致維生素D缺乏極為普遍。維生素D不足會嚴重影響鈣吸收,加速骨質流失。建議長者每日補充800–1000 IU維生素D及1000–1200毫克鈣質。
3. 維生素B12吸收障礙
胃酸分泌減少會影響食物中維生素B12的釋放與吸收,長期缺乏可導致貧血、神經損傷及認知障礙。建議65歲以上長者透過強化食品或補充劑攝取維生素B12。
4. 膳食纖維與水分需充足
腸道蠕動減緩易致便秘,而許多長者因怕頻尿而減少喝水,進一步惡化問題。建議每日攝取25–30克膳食纖維並飲用至少1500毫升水分(心腎功能正常者)。
5. 抗氧化營養素需求上升
老化過程伴隨氧化壓力增加,維生素C、E、硒、鋅及植物營養素(如類胡蘿蔔素、多酚)有助對抗氧化損傷,保護細胞健康,延緩慢性病進展。
三、常見長者營養誤區解析
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營養迷思層出不窮。以下是香港家庭最常見的五大誤區:
誤區一:「只要吃粥、喝湯就夠營養」
白粥、肉湯看似溫和易消化,但實際上蛋白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含量極低。一碗白粥熱量約70大卡,蛋白質不足2克;老火湯雖有風味,但營養多留在肉中,湯內主要為脂肪與嘌呤。長期以此為主食,必致營養不良。
誤區二:「補品越貴越好」
燕窩、花膠、冬蟲夏草等傳統補品,雖有文化價值,但缺乏科學證據支持其對長者核心營養需求的補充效果。與其花費高昂購買單一成分補品,不如投資於全面均衡的營養配方。
誤區三:「吃素最健康」
純素飲食若未經專業規劃,極易缺乏維生素B12、鐵、鈣、Omega-3脂肪酸及優質蛋白質。長者轉素應諮詢營養師,並搭配適當補充劑。
誤區四:「營養品會傷腎」
在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,適量補充營養品不會傷腎。反而是營養不良導致肌肉分解,反而增加腎臟負擔。若有腎病,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營養方案,而非完全拒絕補充。
誤區五:「沒病就不需要補充」
預防勝於治療。許多營養缺乏症(如維生素D、B12)在早期無明顯症狀,但已對身體造成潛在損害。定期評估營養狀態並適度補充,是積極老化的關鍵。
四、長者必備的七大關鍵營養素詳解
以下為長者最需關注的營養素,及其來源與補充建議:
1. 優質蛋白質
功能:維持肌肉質量、支持免疫、促進傷口癒合。
來源:雞蛋、魚、豆腐、低脂奶、雞胸肉。
補充建議:選擇含乳清蛋白(Whey Protein) 或分離大豆蛋白的營養飲品,吸收率高,適合消化功能減退者。每日可於早餐或運動後補充20–30克。
2. 維生素D + 鈣
功能:強化骨密度,預防骨折。
來源:維生素D:日曬、蛋黃、強化奶;鈣:奶製品、深綠色蔬菜、豆腐。
補充建議:選擇維生素D3(膽鈣化醇) 與檸檬酸鈣或碳酸鈣複合配方,吸收更佳。避免單獨補鈣而不補維生素D。
3. Omega-3 脂肪酸(EPA/DHA)
功能:抗發炎、保護心血管、支持腦部健康。
來源:深海魚(三文魚、沙甸魚)、亞麻籽。
補充建議:長者每日建議攝取250–500毫克 EPA+DHA。選擇高純度魚油,注意重金屬檢測報告。
4. 膳食纖維(可溶性與不可溶性)
功能:調節腸道、控制血糖、降低膽固醇。
來源:燕麥、蘋果、糙米、蔬菜。
補充建議:若飲食攝取不足,可選含菊糖(Inulin)、低聚果糖(FOS) 的纖維補充劑,同時促進益生菌生長。
5. 維生素B群(尤其B12、B6、葉酸)
功能:能量代謝、神經功能、紅血球生成。
補充建議:選擇甲基化形式(如甲基鈷胺素 Methylcobalamin)的B12,吸收效率更高,尤其適合胃酸不足者。
6. 抗氧化營養素組合
包括:維生素C、E、硒、鋅、β-胡蘿蔔素、番茄紅素。
功能:中和自由基,減緩細胞老化。
建議:優先從天然食物攝取,必要時選擇複合抗氧化配方,避免單一高劑量補充(如高劑量β-胡蘿蔔素可能增加吸煙者肺癌風險)。
7. 益生菌與益生元
功能:維持腸道菌群平衡,提升免疫力,改善便秘。
建議:選擇含嗜酸乳桿菌(L. acidophilus)、雙歧桿菌(Bifidobacterium) 等臨床驗證菌株,活菌數至少10億CFU以上。
五、如何選擇適合長者的營養補充品?
市場上營養品琳瑯滿目,消費者應如何辨別優劣?老友記巿集 SilverMarket 提供以下專業選購準則:
1. 科學配方,非單一成分
優質長者營養品應為「全營養配方」(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, ONS),包含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的均衡比例,而非僅補充單一營養素。
2. 高營養密度,低體積
長者胃容量小,應選擇每100毫升提供1.0–1.5千卡以上熱量的濃縮配方,少量即可滿足需求。
3. 易於消化吸收
優先選擇含乳清蛋白、中鏈三酸甘油酯(MCT)、預糊化澱粉等易消化成分,減輕腸胃負擔。
4. 無添加過多糖分與人工添加劑
避免高糖配方(尤其糖尿病患者),選擇使用代糖(如木糖醇、赤藻糖醇) 者。同時避免人工色素、香精、防腐劑。
5. 口味適中,接受度高
長者味覺退化,偏好濃郁口味,但又不喜過甜。選擇原味、香草、巧克力、草莓等多種口味,可提高持續使用意願。
6. 國際認證與臨床研究支持
產品應通過FDA GRAS認證、歐盟食品安全局(EFSA) 評估,並有臨床研究證明其對長者營養改善的有效性。
老友記巿集所售營養飲品(如 Ensure、Resource、Nutricia Fortimel、本地研發的「銀齡全營養」系列)均符合上述標準,並針對華人體質與飲食習慣進行口味調配。
六、營養飲品的正確使用時機與方法
營養飲品並非用來「取代正餐」,而是作為「營養補充」或「正餐替代」的靈活工具。以下是不同情境的使用建議:
情境一:日常營養補充
對象:食慾一般、飲食多樣性不足的健康長者。
用法:每日1次,作為上午或下午茶點,補充蛋白質與微量營養素。
情境二:體重下降或營養不良風險
對象:BMI <20、近半年體重下降>5%者。
用法:每日2–3次,可替代部分正餐,或於正餐後補充,目標每日額外攝取400–600大卡。
情境三:術後或疾病康復期
對象:剛出院、接受化療、骨折康復者。
用法:選擇高蛋白(每份≥15克)、含精胺酸、Omega-3的「康復專用配方」,每日2–3次,加速組織修復。
情境四:吞嚥困難(Dysphagia)
對象:中風、帕金森病患者。
用法:選擇已調配為「糊狀」或「凝膠狀」的營養品,或使用增稠劑調整質地,確保安全進食。
使用技巧:
冷藏後飲用口感更佳,但避免冰凍。
可加入燕麥、水果打成奶昔,增加纖維與風味。
避免與某些藥物同服(如四環素類抗生素與鈣會相互干擾),建議間隔2小時。
七、家庭照護中的營養實踐策略
照顧長者營養,需要全家參與。以下為實用建議:
1. 定期評估營養狀態
使用「微型營養評估簡表(MNA-SF)」——僅6個問題,即可初步判斷長者是否有營養不良風險(可於老友記巿集網站免費下載)。
2. 創造愉快進餐環境
固定用餐時間、與家人共餐、播放輕柔音樂,可提升食慾。避免在進餐時討論負面話題。
3. 改良烹飪方式
將肉類絞碎、蔬菜切細、使用天然香料(如薑、蒜、香草)提味,可改善口感與接受度。
4. 善用營養飲品作為橋樑
當長者拒絕進食時,一杯營養飲品可避免完全空腹,維持基本營養供應。
5. 與醫療團隊合作
定期與醫生、藥劑師、營養師溝通,了解藥物對營養的影響(如利尿劑導致鉀流失、質子泵抑制劑影響B12吸收)。
八、科技與個性化營養的未來
隨著精準醫療發展,「個人化營養」(Personalized Nutrition)已成趨勢。未來,透過基因檢測、腸道菌群分析、代謝指紋等技術,可為每位長者量身定制營養方案。老友記巿集正與本地生物科技公司合作,探索結合AI營養評估系統與智能訂閱服務,根據長者健康數據自動調整營養品配送內容,實現「動態營養管理」。
此外,我們亦積極推廣「營養+運動」整合模式,因為蛋白質補充若配合阻力訓練,對預防肌少症的效果可提升3倍以上。平台未來將推出「銀髮健康套裝」,包含營養飲品、居家運動器材及線上指導課程。
九、老友記巿集 SilverMarket 的專業承諾
我們深知,營養產品直接關乎長者健康,絕非一般消費品。因此,老友記巿集對所有營養飲食產品執行以下嚴格標準:
醫學導向選品:所有產品均經註冊營養師團隊評估,符合國際長者營養指南(如ESPEN、ASPEN)。
本地化適配:優先引進適合華人口味與體質的配方,避免過甜、過腥。
透明標示:清晰標註每份熱量、蛋白質、糖分、鈉含量,方便慢性病患者選擇。
專業諮詢:提供免費營養諮詢熱線,由持牌營養師解答個別需求。
長者友善服務:支援電話訂購、貨到付款、定期配送(可設定每月自動送貨),並附贈大字版使用說明。
我們亦定期舉辦「長者營養講座」、「烹飪示範」及「健康篩查日」,深入社區推廣正確營養觀念。
結語:營養,是對生命最溫柔的投資
在人生的黃昏時分,每一位長者都值得享有尊嚴、活力與自主的生活。而這一切的起點,正是——充足的營養。
營養飲食,不是奢侈的享受,而是基本的健康權利;營養補充品,不是藥物的替代,而是日常飲食的延伸與強化。透過科學的營養管理,我們可以幫助父母延緩衰老、減少病痛、保持獨立,甚至重拾生活的樂趣。
老友記巿集 SilverMarket 誠摯邀請您,從今天開始,重新審視家中長者的飲食與營養狀態。無論是為體重下降的父親添購高蛋白營養飲,還是為行動不便的母親安排定期營養配送,每一個行動,都是愛的具體實踐。
健康長壽,始於每一口營養。讓我們攜手,以專業、關懷與行動,守護銀髮族的金色年華。
立即瀏覽老友記巿集 SilverMarket「長者營養專區」,獲取專業推薦、安心品質與貼心服務。營養到位,健康無憂。
"